【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1. 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兼具思想政治与历史学特征的课程,它将帮助员工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当代老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2设计思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历史课程,普通的历史课程侧重从史学学科本身或者从学术角度进行教学和研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有鲜明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讲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而是在讲解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老员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尤其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教育。从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看,由于教学容量大,而且与中学历史课程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存在重合,为避免“烫剩饭”,让员工带着兴趣去学习,必须在教学设计中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视频播放、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时刻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地给员工以新的理论观点和新的知识,同时注重加强社会实践,着重提高员工自我认知能力和辨识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32学时。

2.课程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连,本课程旨在帮助老员工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老员工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重大事件、人物、经济和文化变迁历程的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线索,把握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职业能力目标: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和借鉴历史,使员工拥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思考和探索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进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养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使我们减少前进道路上的曲折,顺利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明天。

3.课程内容与要求

1 课程内容与要求表

序号

知识单元

知识要求

教学形式

课时

1

导言

掌握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划分依据;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的目的和要求。

讲授、讨论

2

2.

进入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掌握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掌握中华民族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讲授、讨论

4

3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掌握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事业的兴办。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了解戊戌维新运动。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讲授

4

4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掌握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掌握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了解封建帝制的覆灭。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掌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讲授、视频

4

5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意义;熟悉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理解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讲授、讨论

4

6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了解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掌握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了解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掌握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掌握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讲授

2

7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掌握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战的正面战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掌握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讲授、视频

4

8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掌握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以及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讲授、视频

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全面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艰辛探索、曲折发展。

讲授

2

10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知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讲授

1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掌握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讲授、视频

1

12

期末论文

内容符合选题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充分;结构严谨,文理通顺,重点突出;独立完成,无抄袭现象等。

随堂

2

合计

32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思想导向课程设计原则。教材内容的呈现应简洁实用、通俗易懂,教材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4.2 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应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方法,充分调动员工的主体作用。在课程组织上应将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员工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既避免公共理论课的枯燥和空洞,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认知、动手和研究能力,进而增强其爱国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真正达到寓政治素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的目的。

4.3 评价建议

考查课,采用出勤+课堂表现+期末随堂论文的形式。

 

3 任务评分标准

     分数

内容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出勤

全勤

良好

较好

一般

旷缺三分之一

课堂表现

积极

良好

较好

一般

沉默

期末论文

优异

良好

较好

一般

不及格

4.4 资源利用

尽力开发制作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促进员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其他说明

本课程虽是选修课,但严格意义上是高校思政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教学内容遵照国家统编教材。另一方面,教材本身蕴涵着“课程思政”因子。特此说明。

 

                  执笔人:宋立峰        审核人:谢国日